网站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从实验室到产业园:学院师生团队创新成果书写产学研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5-15    作者:吴宗晟      来源:       浏览次数:

    当青春智慧撞上国家战略需求,会迸发怎样的创新火花?学院师生团队破解含砷固废治理百年难题,将实验室的"魔法公式"转化为污染治理的"产业利器",将硬核科研成果转化为绿水青山的坚定守护者,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资生力量。

    锡矿山上的时光

    近日,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矿物加工专业2023级博士生王宇峰因在创新创业、科技攻关等方面表现突出,获得央视新闻报道。“95”后的王宇峰与砷治理结缘于有“世界锑都”之称的湖南冷水江锡矿山。他与导师、师兄投身工厂一线,开展实验研究。虽然条件非常艰苦,脸上时长因防毒面罩的长期闷热而浸出红疹。鼻梁、脸颊都留下深深的烙印,衣服每天都会浸湿几回。但他也深刻体会到底层工人的不易与辛勤劳动的可贵品质。认识到,锡矿山的砷害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资江流域的水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这不仅是一项科研任务,更是关系民生的头等大事。

    历经长达4年的技术攻坚克难,在学院团队老师、湖南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现湖南矿产资源集团)、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联合攻关下,将困扰“世界锑都”百余年的砷毒污染问题以“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这个高标准要求破解。现已建立2万吨/年处置线(全球最大),较传统技术实现了三废近“零”排放且每吨处置成本下降2000元。技术成果也获得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写入湖南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纪实,被评为2021年湖南十大科技新闻,入选中南大学首届重大学术进展(11项)、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全国100个)。

    挑战杯,创业梦

    任务完成后,他常常怀念锡矿山的时光。他说:敢为人之不敢为,无疑锤炼了我的心性,也让我明白,真正的科研实践,必须扎根于真实的需求。因此,创业的种子在他心中萌发,他决定参与“挑战杯”竞赛。在校团委和学院领导老师的指导与支持下,依托一线科研的实战沉淀和高强度的赛前打磨,拿下了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金奖。他说:“这份荣誉的背后,是从实验室到产业线的知行合一。挑战杯帮助我从实践中认识创业,从创业中突破自身。”

    创业基金,创业之路

    202411月,他第一次在湘江新区看到了省委省政府发布的 “七个一”政策行动来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其中明确提出了用实打实的资金扶持每个有理想的创业梦。他立即与导师沟通,得到了导师的支持。

    1110号,他忐忑地提交了技术项目的资料,20241226日,参加了团省委在中南大学组织的“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进校园”的宣传活动,储备项目的立项也意味着正式拉开了实践创业的序幕。今年初五他就回到长沙就开始整理创业项目的相关内容。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麓山创星的投资经理的调研指导。他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创业之路的不断前行着,创业基金的出现拉近了我们青年人梦想与现实的距离,让我们行走在创业之路上得以留下踏实的脚印。最终,他的项目投决通过,获批100万大学生创业的顶格资金支持。

    王宇峰的创新创业故事还在不断书写,未来,他将围绕有色资源的高效危废治理,为打造危废深度资源化技术创新体系,创造危废治理与有色资源高值化利用一体化技术蓝图,而不断奋斗与拼搏。

    学院一直以来持续推动学生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将相关知识融入本研各个层次的培养环节。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实验室、打造“揭榜挂帅”信息交流平台、“矿世奇才”科创成才基地,配齐创新创业专业导师、提供一对一项目指导。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对接,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或实践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和实习机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学生参与产业化应用。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一审:郭晶晶 二审:韩海生 三审:刘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