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 |
奖种及等级 |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2021 |
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
/ |
胡岳华 |
2021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攀西钛资源整体回收的过程强化原理及全流程优化实践 |
孙 伟、陈 攀、曹 建 |
2021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有价组分高效分离与循环利用技术及应用 |
杨 越、宋云峰、刘润清 |
2022 |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
新工科背景下矿冶专业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 |
范晓慧、高志勇、甘敏、韩海生、金胜明、陈许玲 |
2022 |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基于硫酸盐还原菌驱动成矿的重金属污染治理关键技术与应用 |
尹华群、李骞、孟德龙、李星 |
2022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有色冶炼砷碱渣高精度矿化分离及减污降碳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与实践 |
孙伟 |
2023 |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
新时代矿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范晓慧 |
2023 |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
“双碳”背景下矿冶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李光辉 |
2023 |
非金属矿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花岗岩型硅酸盐矿物浮选界面组装化学机制 |
王丽、徐龙华、岳彤、高志勇、唐鸿鹄 |
2023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多源重金属危废协同资源化关键技术 |
覃文庆、令红斌、武佳佳 |
2023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硬岩性锂资源选冶协同绿色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孙伟、王丽、宋云峰、胡文吉豪 |
2023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组合磷/膦酸盐强化极低品位白钨矿浮选分离关键技术及应用 |
焦芬、魏茜、李卫 |
2023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再生铅连续富氧侧吹低温熔炼技术 |
刘 维、杨聪仁 |
2023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废旧锂电池安全带电破碎与高效分选关键技术 |
韩俊伟、武佳佳 |
2023 |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超高料层均质低碳烧结关键技术及应用 |
李光辉、姜涛、饶明军、彭志伟、罗骏 |
2023 |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铁矿烧结低碳与超低排放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团体) |
范晓慧、甘敏、季志云、孙增青、黄晓贤、陈许玲 |
2024 |
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典型关键矿产资源高效能浮选药剂设计、开发与应用 |
孙伟、陈攀、唐鸿鹄、 |
2024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有色金属冶炼过程砷、铍、铊高危元素矿化分离安全化与绿色化处置关键技术 |
孙伟、岳彤、 |
2024 |
中国有色金属十大进展 |
退役锂离子电池绿色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 |
覃文庆、韩俊伟、谷昆泓 |
2024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
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共伴生铜钨萤石高效综合利用创新技术及应用 |
高志勇、徐世红、张晚佳 |
2024 |
2024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退役磷酸铁锂电池高质化回收再生关键技术 |
杨越、胡文吉豪、葛鹏、唐鸿鹄 |
2024 |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一等奖 |
冶金高温炉窑协同资源化利用城市多源固危废关键技术与应用 |
张元波、苏子键、彭志伟、李光辉、饶明军 |